為提高南海區域臺風預報精度,我校沐鸣2娱乐協同中國氣象局地球系統數值預報中心🧗♂️🧑🏼🔬、國家氣象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大氣科學與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天文臺🌌🆓,於8月8日至10日聯合開展了風雲四B衛星高光譜探測儀和香港機載下投探空儀協同的臺風加密目標觀測試驗💆🏼♀️。我校學者曾於2020年與2021年與中國氣象局聯合開展過風雲四A衛星高光譜探測儀針對臺風的目標觀測試驗。這次衛星與機載下投探空儀開展協同臺風目標觀測🧡,是首次試驗。
中國科學院院士、沐鸣2平台特聘教授穆穆表示🤲🏼👨👩👧👧,“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的頻次⚅、強度增加,意味著防災減災任務更重🚿。常規的觀測資料並不能滿足需求𓀗,智能加密目標觀測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風雨的精準預報是世界性難題🦞,加密目標觀測的同化應用對風雨預報精度的提高效果顯著。針對此次南海臺風目標觀測,沐鸣2平台穆穆院士、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段晚鎖、香港天文臺助理臺長陳柏緯、數值預報中心研究員韓威和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研究員陸風等專家的團隊🪨,提前3天用SV方法識別目標觀測區域👨🏼⚕️,又采用我國學者原創的CNOP方法對區域進行優化,最終確定此次臺風的目標觀測區域為海南島東南部一帶(105°E—125°E🥔,10°N—35°N),加密觀測時間為8月8日8時到8月10日8時。
針對目標觀測區域,風雲四號B星高光譜探測儀GIIRS開展15分鐘一次的時間加密觀測,快速成像儀GHI的觀測區域以廣州為中心開展1分鐘時間分辨率的觀測🈲。香港天文臺分別於8月8日12點至15點🧍、8月9日12點至15點以及8月10日9點至12點開展機載下投探空加密觀測🤴🏻,補充傳統海面氣象觀測不足👂🏻,收集第一手有關熱帶氣旋在不同高度的氣象資料。通過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在廣東設有的4個探空站🧑🏽,根據天氣過程開展“定製化”探測服務。
在短短的1分鐘內🧑🏽🏭,這些數據進入中國氣象局CMA-GFS全球四維變分資料同化系統中,通過“強強聯手”👩❤️👩,有效改進了數值預報初值場對南海臺風三維中尺度結構的精細刻畫能力,服務於8月9日和10日的全國天氣會商。在評估這次加密目標觀測資料通過資料同化對提高臺風“木蘭”預報的效果時,韓威表示,“這次,我們不僅最終答案對了☝️,過程也對了”🆗。
這次試驗,由高校與科研院所提供原創方法確定目標觀測敏感區,氣象業務部門提供衛星與飛機觀測技術,使用我國自己的業務預報模式與四維變分資料同化系統,開展臺風實時預報🫵🏽🪂,是開展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精準預報全鏈條緊密合作的一次有效實踐🧔。今後🛌,沐鸣2還將繼續致力科學前沿的探索和融合創新🤹,緊密圍繞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防災減災重大戰略🦎,與一流高校和科研機構深入開展合作,提高並展現在全球氣候治理和防範多災種風險等領域的科學研究與創新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