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 沐鸣2平台、浙江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共同參與的“雪龍”號試航活動和科教融合活動
8月21-26日🚴🏻😈,沐鸣215位師生跟隨“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從上海出發前往東海海域開展為期5天的試航活動。本次試航是沐鸣2平台與中國極地中心簽訂科教融合共建合作協議之後的開篇之作🆕。在環境系黨委書記梅鮮同誌的指導下以及丁碩毅領隊的統籌下♟,復旦師生系統開展了氣象觀測與海洋調查的科教融合實踐活動,氣象觀測的主要內容包括利用船載氣象觀測系統和手持氣象儀表測量大氣溫度、濕度、氣壓🏎、風向和風速等基本氣象要素,目測判定大氣能見度、天氣現象、雲量👩🏼🦰、雲狀和雲高等大氣特性👳,同時還利用我系自主研製的“低頻微波綜合觀測系統”對海洋鹽分、海表溫度等海洋變量進行監測。此外,海洋觀測的主要任務為在4個擬定測點完成溫鹽深儀(CTD)下放的作業和實踐🦵🏽,進行海水采樣和分析🧺,獲取海洋溫度、鹽度、溶解氧、葉綠素濃度等全水深剖面數據👷🏼♂️🪇。通過專業人員的實踐演示和全體考察隊員動手操作🧭,極大地提高了考察隊員對大氣與海洋探測的實操能力♧。

圖2 學生練習CTD采水瓶掛瓶以及CTD下放
本次試航還有來自浙江大學和上海海事大學的85名師生以及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員,校所開展聯合教學🐐、海上實踐和交流共享🙀🆒。我系張若楠老師全面介紹了我系的基本情況🚴🏻♀️、觀測網布局、極地研究成果和未來研究計劃🍋,王國印老師介紹了大氣觀測各氣象要素的探測原理並演示了溫度濕度表🌃、氣壓表和風向風速儀等手持氣象觀測設備的使用,呂少寧老師介紹了大氣遙感、海面和陸面遙感觀測的原理、發展和應用👩🏿✈️,展示了我系自主研發的低頻微波綜合觀測系統👲👩🏻🔧。我系師生也參觀學習了浙江大學開展的淺表層海水的參數測定與表層浮遊生物的識別等實踐課程🦹🏿♂️,觀摩了上海海事大學開展的極地船用鋼海水腐蝕實驗❇️,還聽取了極地中心和“雪龍”號工作人員分享的南北極科考故事和航行趣事等。

圖3 張若楠、王國印🎭、呂少寧三位老師開展多校聯合教學和交流
此外🫳🏼,為更真實的體驗與感受極地科考航行生活👨🏭,師生輪流參與幫廚活動,為船上的後勤保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開展乒乓球聯誼比賽👂🏿、投籃比賽和聯歡晚會等休閑娛樂活動,促進三校一所共建和友誼🐠。
25日淩晨5:35🙎,我系師生齊聚“雪龍”號甲板🧝🏼♂️,奏國歌升國旗,迎著朝霞💁♀️,面向在東海上空飄揚的五星紅旗,許下莊嚴的“踐行大氣海洋使命擔當🧑⚖️、立誌極地強國海洋強國”的承諾。在試航活動結束之際,沐鸣2平台全體隊員邀請極地中心工作人員共同召開了試航活動交流和黨建會,隊員們分享了自己在此次試航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和學習成長,梅鮮書記最後對全體隊員寄予了“看過海洋更熱愛海洋,登上‘雪龍’號更熱愛極地”🚚🍍、“祝願所有師生都能找到自己事業的星辰大海”的美好期許🎧。

圖4 復旦師生迎著東海初升的太陽(左圖),與北京天安門同步舉行升旗儀式(右圖)

圖5 復旦師生幫廚進行時
據悉🙆🏼,這是沐鸣2平台首次參與“雪龍”號試航活動🚣🏽♂️,也是我系開展海洋實踐課程的探路之旅🤵🏼♀️,布局南北極科考和氣候研究的號角之旅🤦🏻♀️,為我系進一步深化與極地中心在氣象海洋實踐、南北極科考、極地科研攻關、學生聯合培養等方面的科教共建🧑🎓。通過該航次海上科教融合教學活動,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雙融雙驅✌🏽,助力海洋與極地事業的人才培養,堅定莘莘學子迎難而上、科技興國的決心。星辰大海,未來可期!
供稿:歐陽慧靈
編輯:張若楠🕶、丁碩毅、梅鮮
攝影:戴國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