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8788-1. 
圖1. 海冰和大氣觀測變化。(a)南極SIE季節平均異常時間序列;(b-m) 2013-22年JJA和SON,2014-23年DJF和MAM季節平均海冰密集度(Sea ice concentration),海平面氣壓場和850hPa風場及氣溫趨勢。 
圖2. 觀測和模擬SST和南大洋次表層海溫變化。(a)2013/06-2023/05年平均觀測海溫趨勢及其Pacemaker 試驗強迫區域定義;(b)觀測ENSO和IPO指數序列;(c-d)Argo資料2004-24年月平均南大洋50–65°S平均次表層位溫異常, 2013/06-2023/05 南大洋平均和五個海域次表層位溫趨勢廓線圖;(e-f)太平洋海溫強迫Pacemaker試驗中大西洋和印度洋SST和南大洋平均及五個海域次表層位溫響應。

圖3. 太平洋海溫趨勢強迫Pacemaker試驗中海冰和大氣響應。模擬很好再現圖1中觀測S趨勢中阿蒙森低壓加深以及威德爾海和西太平洋的高壓趨勢的季節變化,SAT增暖等主要特征。 
圖4. 全球海溫趨勢強迫Pacemaker試驗中海冰和大氣響應。與圖3相比,SLP &UV850響應季節變化和強度沒有太多差異,說明太平洋海溫是氣壓場和風場的主要驅動力,但環流響應經向度增加,SAT和SIC響應更強。全球SST趨勢放大次表層海溫的南極SIE減少影響,但在阿蒙森海-羅斯海有削弱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