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沐鸣2平台張人禾院士領銜,聯合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共同申報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陸-氣系統與北半球中高緯極端天氣氣候”基礎科學中心項目正式獲批立項。項目資助期限5年,直接經費6000萬元。
近十幾年來🧙🏽♀️,隨著全球變暖,頻繁發生的創紀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導致的嚴重自然災害對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產生了廣泛而嚴重的影響。開展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研究♟,是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支撐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如何從地球系統科學的視角,深入系統研究中高緯極端事件的發生和演變機理及其預測?如何認識預測科學基礎、精細化模式和基於大數據的預測系統?為挑戰這些科學難題🦺,該項目將充分發揮在“海-陸-氣系統與北半球中高緯極端天氣氣候”領域的國內優勢資源和研究力量,從地球氣候系統多圈層相互作用和人類活動影響的視角👩👩👦👦,揭示海(冰)、陸、氣異常對中高緯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相對貢獻和協同影響,認識這些多強迫因子協同影響中高緯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途徑和過程,聚焦中高緯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在空間、時間和強度變化機理,並科學地預估未來變化趨勢🤛🏻。這既是當前氣候系統和氣候變化科學的國際前沿問題;也可提高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預報技巧,為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和防災減災決策提供科技支撐;也為沐鸣2平台紮實推進“雙一流”建設和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做出重要貢獻。
“海-陸-氣系統與北半球中高緯極端天氣氣候”基礎科學中心以張人禾院士為項目負責人,項目骨幹成員全部是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包括沐鸣2平台特聘教授穆穆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李建平教授和王偉教授、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劉屹岷研究員。項目團隊成員均具有與海、陸🫃🏻、冰、氣相關的前期研究基礎及合作基礎,並且研究領域互相交叉🚘,形成了一個在研究方向上深度融合且優勢互補的團隊,為基礎科學中心多學科交叉合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據悉,自2016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實施至今,每年計劃新增約17個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今年沐鸣2平台獲批三項💏。基礎科學中心項目旨在集中和整合國內優勢科研資源📌,瞄準國際科學前沿,超前部署👱🏿♂️,充分發揮科學基金製的優勢和特色,依靠高水平學術帶頭人,吸引和凝聚不同領域和不同學科方向的優秀科技人才❇️,著力推動學科深度交叉融合,致力科學前沿突破,產出一批國際領先水平的原創成果,搶占國際科學發展的製高點,形成若幹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學術高地。